“美麗課堂”評審組共收到評課稿78篇,經過評委認真評審,評選出一等獎8篇,二等獎16篇,三等獎26篇,現予以公示。
序號 | 評課稿題目 | 姓名 | 獲獎等級 |
1 | 構筑情境,升華情感 | 婁珊 | 一等獎 |
2 | 自然情懷下的群文閱讀 | 龔春 | 一等獎 |
3 | 環環相扣,文韻流香 | 倪曉莎 | 一等獎 |
4 | 以夢為馬,構建美麗課堂 | 李興尖 | 一等獎 |
5 | 主題式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素養 | 任雯君 | 一等獎 |
6 | 美麗課堂因你而美 | 施秀英 | 一等獎 |
7 | "活動、技術、實驗"融合的模型教學 ——評高二物理"反沖現象 火箭" | 楊海麗 | 一等獎 |
8 | 教師引導下的探究性教學 | 高萍萍 | 一等獎 |
9 | 《荷塘月色》《故都的秋》群文閱讀課例評析 | 鄭慧瓊 | 二等獎 |
10 | 扶有時,放有度,教學有序 | 陳肖曼 | 二等獎 |
11 | 新課程背景下對散文群文閱讀中情境創設的思考 | 高逸琦 | 二等獎 |
12 | 談談張光霞老師“《荷塘月色》與《故都的秋》聯讀”一課的作業設計 | 何斌 | 二等獎 |
13 | 做“活”課堂,落實歷史素養 | 潘晏嬰 | 二等獎 |
14 | 凸顯教材特點 落實課程任務 | 沈海紅 | 二等獎 |
15 | 指向核心素養之思維培育的語文課堂 | 沈佳玲 | 二等獎 |
16 | 地理視角看長城 | 王靈芝 | 二等獎 |
17 | 多角度引入、突出重點 | 陳張興 | 二等獎 |
18 | 層層推進,處處精彩 | 沈盈超 | 二等獎 |
19 | 美麗課堂,美在教師 | 陳勇 | 二等獎 |
20 | 舍得放手也是一門藝術 | 童文秀 | 二等獎 |
21 | 緊扣概念、強化思維、解決問題 | 黎榮華 | 二等獎 |
22 | 用現象說話,在實踐中落實素養 | 張意萍 | 二等獎 |
23 | 寓理于趣——生活中的物理 | 馬依娜 | 二等獎 |
24 | 評《5.1.1任意角》一課 | 盛珊珊 | 二等獎 |
25 | 一堂“聽不懂”的美麗好課 | 諸先元 | 三等獎 |
26 | 新穎 別致 溫暖 | 劉剛 | 三等獎 |
27 | 不特推陳出新,卻也饒有別致 | 馮燚玲 | 三等獎 |
28 | 英語老師品語文散文賞析課 | 陳紅燕 | 三等獎 |
29 | 我的課堂我做主 | 王玉香 | 三等獎 |
30 | 巧設情境拓思路,家國情懷漸入心 | 楊麗 | 三等獎 |
31 | 讓“語文味”在讀寫中流淌 | 傅麗琴 | 三等獎 |
32 | 融情于景,各美其美 | 沈佳平 | 三等獎 |
33 | 核心素養下的美麗的課堂 | 張麗娜 | 三等獎 |
34 | 美麗課堂評課稿 | 朱清宇 | 三等獎 |
35 | 讓課堂動起來 | 許燕芳 | 三等獎 |
36 | 依托真實情境,推進地理核心素養落地 | 謝林江 | 三等獎 |
37 | 從“地理學”到“社會學” | 朱砂砂 | 三等獎 |
38 | 人文與地理的完美結合 | 陳錦江 | 三等獎 |
39 | 運動讓人更美麗 | 項雅香 | 三等獎 |
40 | 新教材下的數學課堂 | 陸秧 | 三等獎 |
41 | 探索物理原理,激發學習興趣,培育愛國情懷 | 高樂意 | 三等獎 |
42 | 滲透數學思想,培養數學思維 | 周麗娜 | 三等獎 |
43 | 實現學生的充分實踐體驗,讓學生親歷問題解決過程 | 雷玲鳳 | 三等獎 |
44 | 老師提問應循循善誘,課堂環節應絲絲入扣 | 王亞棟 | 三等獎 |
45 | 從生活走向物理 | 王涌泉 | 三等獎 |
46 | 快樂學習 設計精巧 | 陳佳 | 三等獎 |
47 | “領”進知識之門 “悟”出生活之道 | 謝佳燕 | 三等獎 |
48 | 實驗的魅力 | 羅東明 | 三等獎 |
49 | 教學如何走向深度學習 | 許鋒 | 三等獎 |
50 | 讓課堂不僅生動,還很生猛 | 高利軍 | 三等獎 |